当前位置:首页>ps入门教程>ps基础教程>设计知识>教程内容

值得每个设计师阅读思考的深度剖析文

来源:腾讯ISUX 作者:Wellso 学习:3796人次

这篇博文来自国外,一经发表即掀起设计圈的一阵轰动,文章言辞虽激烈但一针见血,戳痛处也不忘给干货,现在腾讯的Wellso同学把它翻译过来,Dribbble 大牛务必冷静阅读。

前言

wellso:13年底,Intercom 的产品VP Paul Adams 在 Intercom 官博发表了 一篇博文 。文章讲述了网络上设计社区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意是“许多设计师在社区中分享的作品往往是为了炫技,而产品的逻辑通常都经不起推敲的,真正优秀的设计应该从更高的层面出发,而不只是做表面上的工作”。

文章发布后,在 Twitter 、HN 及博客评论下引起了反响。虽然部分内容在一些设计师眼里看起来比较有攻击性(也就是俗称“开喷”),甚至还带有些地图炮,但是文中关于“设计的四个层次”以及“when..I want to..then I can…”等设计观点和方法论都非常值得我们回味并运用到工作当中。

文章是2月前Sam推荐给我的,随后到 twitter 上获得了作者的授权,在这里也应作者需要,贴上 Intercom 的官博连接:http://blog.intercom.io/ 。

译文开始,Dribbble 大牛务必冷静阅读。 =D

设计追波风

值得每个设计师阅读思考的深度剖析文

这些天气app中,只有一个试图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

现在的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界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情。一方面有着如 Ryan Singer 和 Julie Zhuo 这样能写出很赞的文章的人来推动我们设计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是越来越多的人在 Dribbble 上发布与交流他们的作品,不过最后结果是追波上的这些玩意反而使我们的水平倒退了。 我写这篇文章不是在谈追波的好坏是非,而是想探讨什么才是追波真正的价值。我会将“产品设计”贯穿始终,尤其是在谈到用户体验和交互设计的时候。

“屌爆了!”Dribbble就是用这种形式来鼓励大家炫技

去年我看了不少应聘 Facebook 和 Intercom 的求职者的设计作品,然后我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太多的设计师都在为吸引同行的关注而做设计,而不是把心思花在解决实际的工作问题上。这点一直都是广告创意领域才有的毛病(比起优先解决客户需求,做酷炫的作品拿个奖攒点人气似乎更重要),并且,这在产品设计以及交互设计的领域越来越突出。

我最近看的许多求职者的产品设计作品都聚焦在最表层,只关注于自己做的东西是否足够的“追波味儿”。所以他们做出来的设计,好看却不中用。“完美的扁平化设计”,“像素级的精致度”,听起来很犀利,但往往这些作品都没有实现产品的真正目的。既没有解决用户每天真实遇到的问题,也没有将完整的业务体系考虑进来。追波上的设计师们喜欢钻研界面的轮廓和绚丽的色彩等细节,以此交朋结友,相互点赞和分享。看完别人的作品后,自己跟着兴冲冲来一发。结果就是大量的设计在追波上都长得差不多。不管你做的是社交软件,金融软件,电商网站还是天气应用,同样的风格都可以套进去使。你想想,如果给你的眼睛加一层毛玻璃效果,再看看这些界面,你能说出他们到底有什么不同吗?

值得每个设计师阅读思考的深度剖析文

设计最重要的一步,往往并不会去追求外观的美

相比之下,优秀的求职者通常都附上了他们的思考过程。手绘稿、图解、利弊、 阻碍、权衡、解决方案,以及阐明交互和动效的原型。在真实参数的考量下,描述产品的模块如何移动和变化,它们的动态效果又如何呈现。

而糟糕的求职者,只会发他们的酷炫扁平 PNG 或牛逼线框 PDF 过来。没有关于待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看不到商业和技术层面的限制,也不描述使用场景和上下文联系。这些完美的视网膜像素级的 PNG 或许在追波上看起来很赞,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却连基本的设计价值都难以体现。

学习 · 提示

  • 一定要打开PS,跟着教程做一遍,做完的图到这交作业:提交作业
  • 建议练习时,大家自己找素材,尽量不要用教程提供的素材。
  • 教程有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到论坛发帖提问:新手求助
  • 加官方微信,随时随地,想学就能学:ps_bbs,或扫右侧二维码!
  • 关注我们学更多,每天都有新教程:新浪微博 抖音视频 微信小程序

关注大神微博加入>>

网友求助,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