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用下面的算式来表示 R/255) 1-R/255) R也可以换成G或者B,具体就看你是在调整哪个色彩分量了。 拿像素A具体来看一下,每个百分比调整的幅度,青色滑块向右,R减小,但是在滑块移动到 70时R值就已经到达下限了,青色滑块向左,R增加,在滑块移动到-30时R值就到达上限,可以看到,在绝对的时候把整个可调整范围拿来百分,每个百分比调整的幅度较大。 相对的情况下则有些不同了,滑块在0到 100之间百分R的减小量,在0到-100之间百分R的增加量,每个百分比调整的幅度较小。所以选择相对的时候调整会更精细一些。 但是只要是把滑块调到头,不管相对还是绝对大多数时候的最终效果是一致的......打个问号,为什么说是大多数时候? 这是因为选择相对的时候,算法和绝对的基本一样,先算出可调整总量,然后根据R、G、B分量的具体数值来确定增加量和减小量,但是如果某个分量大于128,就会对减小量有一个修正,即减小量=增加量。 就HSL的概念来讲,一个像素R、G、B三原色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决定了它的色彩(色相),比如说像素A表红、表黄,中间值和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值则决定了这个色彩的纯度,差值越大,色彩越鲜艳。反过来讲选择色度范围来进行调整时越鲜艳的色彩可调整的幅度越大。但这是否意味着可选颜色对于接近灰色的像素意义不大呢?不是的,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亮度范围来进行调整(责任编辑:bbs.16xx8.com) |